找到相关内容97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朝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

    已经介绍几个士族大姓佛教信仰的状况,以下再做些补充。宋沈道虔(384—449年)隐居不仕,州郡凡十二命不就,与戴颙交好,后者是著名的佛画家,他“少仁爱,好《老》、《易》,居县北石山下……累世事佛,推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8445092197.html
  • 现代中国佛教慈善观念的“返本开新”

    不息,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佛教的慈善之心,不知天人物我为一体,而妄分畛域,但求利己,不问利他,甚至父子兄弟相争夺。因此,他指出:“孔以仁爱普济天下,佛以慈悲广度众生,要之无不为达此合群之一目的也。群之要旨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慈善|返本开新|现代中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55293214.html
  • 宗教研究的心理学视角:历史、理论与方法

    制度和文化的支持系统和资源,那就是宗教。他认为,宗教不仅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种最高的仁爱力量的最后保障,而且用有魔力的语言、重要的姿势、抚慰的声音等提供一个“婴儿的世界”。更重要的是,宗教同时将个人取得...

    陈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793785.html
  • 虚云大师振兴佛教及其佛教教育思想

    履行五戒十善,正心修身,仁爱信义,才可转移天心。若人只管做恶事,不肯回头,怎能化除戾气。”[[21]]   早在1900年庚子事变时,虚云随驾到西安,次年在陕西卧龙寺启建息灾法会,祈愿自利利他、甲兵...

    胡孝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101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

    度人、普度众生的精神,曾对儒家“爱有差等”的仁爱精神有过重要的补充,并在近代以来曾激励过许多志士仁人为救国救民而奋斗。当然,佛教道德从根本上说是为追求出世解脱服务的,其否定现实人生的终极价值取向和宣扬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25996040.html